目录

2020 年最后一天,你准备好明年的时间管理了吗

即将过去的 2020 年真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打乱了很多人的人生计划,也带来了非常多的转折,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未曾想过的时刻。从年初开始居家隔离后,不知不觉就宅家了一年,从刚开始的无所适从,到习惯后的随遇而安,再到习惯太久后的焦虑麻木,最后重新调整回积极的状态。每日在家工作学习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对时间流逝的具体可感的下降,如何在日益模糊的生活工作分界线下,维持高效率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平衡。

忽然之间,2020 年就到了结尾,回过头看看,还记得年初立下的 flag 吗,2020 的年度计划完成了吗,对自己的成长进度还满意吗。相信这些灵魂拷问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我来说,虽然并没有完全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这一年里也是收获了成长和接受自己的平凡。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2_YearGoal.png
2020 年度计划

年初春季刚 Quit PhD 转到 CS Master 项目,简历相关一片空白,算法题根本不会,只会三脚猫的 Python。到现在完成了 8 个开发项目,收到 SDE 实习从 5 月份开始边实习边零基础学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开始刷题到现在精刷完 300 道题,基本系统地学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Java,OOD 和 CS 基础知识。从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到现在基本培养具有了 CS sense,虽然没有完成所有目标,收获也是很大的。

在这一年里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流,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形成并践行一套目前还算比较高效可行的思路。未来的几期我会更新详细的思考和教程指南,希望能给每一个想在新的一年提升自我管理的人以启发和借鉴,搭建自己的自我管理体系。

今天就作为开篇,来聊聊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时间管理到底该如何管理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是离不开任务管理的。这两个系统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分隔开而讨论。

关于时间管理,相信很多人也都了解过最著名的三个理论:番茄工作法,一万小时理论和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

番茄工作法

这个方法应该是听过的人最多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吧。App Store 中 潮汐ForestPomodora 这种番茄工作法类型的软件层出不穷,一起种树也非常流行,也是我大学刚开始接触时间管理时尝试的方法。

番茄工作法是 Francesco Cirillo 发明的一种简单易用的工作方法,他认为人可以高效工作投入的时间是 25 分钟,因此以 25 分钟作为一个番茄钟时间。在计时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手中工作,等到计时结束后,短暂休息 5 分钟继续工作,4 个番茄钟结束后进行 20 分钟的深度休息。

这听起来真的很容易,我们只需要学习时打开 Forest 种一棵树,然后就学习就可以了,每天看看自己完成多少个番茄时间,种了多少棵树,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了,吗?然而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并不仅仅是这样。

市面上大部分的番茄工作法 App 只是完成了番茄计时器这部分功能,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应该是这样的流程: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4_3_pomoflow.png
番茄工作法

  • 计划:将待办事项排序并预估番茄钟时间
  • 执行:选择某一个任务专注执行,开启番茄钟追踪
  • 记录:番茄钟内禁止切换任务,如果有打断需要记录打断记录,记录打断时的临时待办事项,甚至中断过长时放弃番茄
  • 分析:分析中断记录,执行完成能力,实际番茄钟个数,优化调整计划,番茄钟时间,工作作息时间等

市面上大部分番茄工作法软件只是实现了追踪记录部分,有些软件加入任务 Todo 如番茄土豆Focus To-Do 等,或者自动化方案如 Todoist 任务管理软件与PomoDone、Flat Tomato 等进行自动化联用,但是整体的使用体验并不是非常方便,现有的分析功能也无法满足需求。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4_Pomo.JPEG
番茄工作法软件 Forest 和 Focus To-Do

我们的记录和分析本质上是需要和任务计划管理形成闭环的,现如今大部分番茄工作法软件的 Todo 都只是单纯的小打小闹,任务管理功能并不十分成熟,我也无法将一个番茄钟软件当做任务管理软件来进行使用。同时将其作为一个我主力任务管理软件的辅助软件的话,由于这些软件的闭源,往往很难有一个便捷的自动化方案来完成任务管理软件的计划管理,再和番茄钟进行同步记录,最后再同步结果进行分析,往往需要昂贵的手动操作记录。

同时我个人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对番茄工作法也并不是特别适应,往往刚进入『心流』状态就被番茄钟打断,或者一些任务并无法划分为番茄时间番茄时间进行追踪,以及目前的工作情况往往很难有不被打断的情况,番茄工作法显得不是特别契合使用场景。因此后来我慢慢放弃了番茄工作法,继续探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一万小时理论

『一万小时理论』是 Malcolm Gladwell 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理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理论的一万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量,也并不是说我们花费了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因为并不是所有领域都适用。这个理论更多是告诉我们 Deliverate Practice 刻意训练的重要性,为了成为领域的顶尖专家,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持久的动力,通过刻意训练和反馈,从而达到水平上的突破。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是在 Granin 在《奇特的一生》这本关于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的书中提出,柳比歇夫如何利用『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成就,也是我最终一直践行的选择。柳比歇夫工作法的核心,就是记录工作时间和分析时间: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4_1_pomoflow.png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及时分析形成闭环。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工作的不同,我们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和操作复杂,无法事无巨细地记录时间开销,如何借鉴这些牛人的经验来构建更符合现代更易行有效的方法会更加重要。

在我看来,时间记录法带来的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记录”,而是培养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与对待时间的态度,如何与时间友好相处并让时间为自己高效所用。

我的时间管理选择

在时间记录过程中,时间的粒度,记录方案的方便易用,多平台的同步和自动化是我考虑的主要维度。

我从大三开始进行时间记录,从欣喜记录到崩溃到重建,到调整再崩溃再调整,从安卓的 iTodays,到后面换到 ios 后著名的 aTimeLoggerATrackerTime Block等等,总是会有漏记或时间记录混乱的情况。这些软件最大的特点是我们往往记录的是类别时间,而不是事件时间。可以很容易去创建『吃饭』,『跑步』,『写作业』,『做实验』等种类,但是很难去建立某一个任务去记录在这个任务上花费的时间。

一个好的尝试是 Toggl 这个软件,基于 Cloud 的时间记录软件,可以通过云协作与很多任务管理软件进行协作。如 Todoist 联用 Toggl 进行时间记录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5_Todoist.png
Todoist 联用 Toggl

由于 Todoist 的付费问题,我的任务管理软件一直是 OmniFocus,在一些尝试后自己也通过自动化脚本实现了与 Toggl 的自动化联用。由于各种同步和数据异步协作不统一的问题,后来我选择了 Tyme 这个软件并一直作为自己的时间管理软件。由于这款软件高度支持自定义,且全平台同步便捷,通过一系列脚本可以完成非常方便的记录与反馈闭环。我会在后续文章详细介绍并分享自己创建的脚本和自动化工作流。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6_finish_in_tyme.gif
Tyme 与 OmniFocus 联用示例

时间管理在于思维而不是工具

番茄工作法并不是万能灵药,一万小时理论也不是金律信条,时间记录也可能无用而浪费时间。这些只是一种管理策略,听起来很简单,通俗易懂,但是实际坚持和执行起来又会有各种问题。我们其间需要的是,是培养自己的统筹管理思维,结合自身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无论任何方式,目标都是统一的: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

时间记录软件和任务管理软件,这些都只是实现统筹思维的一个载体,我们更多需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完成自己想要的管理目的,而不是为工具所累,为了研究工具而去研究工具。我在接触这个领域的刚开始阶段,确实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工具本身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反而对自己的思维培养没有过多的思考。

如果我们没有思考过一个任务的时间单位,那么我们自然对这个任务不是具体可感的。我们来做一个计算,一周一共有 168 个小时,除去睡眠,日常生活和休息及浪费的时间,我们能够用作学习工作和个人提高上的时间一周能有多少时间?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3_WeeklyTime.png
每周时间统计

答案是一般不超过 60 个小时。我个人实践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在工作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周工作 75 小时,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 45-55小时之间。

当然这些只是大块的时间,如何统筹安排利用好这些时间,从而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是我们在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需要培养的第一个重要思维。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7_workinghour.png
Tyme 时间记录

第二个重要思维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在实际过程中,并不是任何任务都需要大块的时间投入,也并不是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在高效集中的状态下完成。很多任务都是在零碎时间,几分钟,十几分钟,迅速完成。

在我个人实践中,我们的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无法脱离开精力而谈,在这里推荐一下 Jim Loehr 的《精力管理》这本书。很多时候安排任务要基于紧急程度,优先级,也要基于精力水平。往往这些碎片时间可以处理精力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在高精力要求任务之间的一个过渡休息。

因此,在我看来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合适的情境下筛选出合适的任务,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时间跟踪记录和完成后反馈,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培养练习自己对于个人能力的认知,对于时间的感觉,从而合理调整安排自己的精力资源和时间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下产出更多的成果。

时间管理给我带来了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折腾这些又花费时间又消耗意志力有什么意义?

在我看来自我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率提升,时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想要有所提升,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有所成就,那么如何高效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则是一个必备的能力。

我们的人生和经济学一样,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完成既定的目标,就是一个长远的优化过程。这期间,自己规划能力的提高,事务重要性的思考,时间感的培养,任务规模的认知,项目的拆分细化能力都是潜移默化培养而提高的能力。

同时,另一个深远的好处是,接受自己的平庸。在对时间没有概念或者想当然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想法,比如"几天完成xxxx”,“今天把xxx突击完”,最后却往往灰心丧气。因为如果你真的去拆分任务,去预估,去规划后,你可能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可能足够完成。因此当自己的效率配不上野心的时候,往往会非常低落和失望。但这其实并不是你的问题,只是你没有意识到,你没有时间的感知和具体概念。

在接触软件开发后,我在了解到敏捷开发的流程后,发现很多思路和自己之前摸索的一些思路也是相通的。做大型项目,或者管理大型项目也是一样的核心思路,提前计划阶段,预估工时,缓冲时间调整,进度跟踪与更新反馈,及时调整与后续优化。只不过多了人员分配以及其他管理协作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时间记录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受益终生的财富。

结语

今天大概讨论了一下时间管理背后的思路和我的思考,可能略显枯燥。很多人点开文章可能也是为了直接看到一个完整的干货软件流程,这个在后续都会详细给大家讲解以及分享我的脚本等。只不过我觉得与其直接分享一个软件,不如分享为什么需要以及思维认知的思考过程,这比软件本身更加重要。

2020 即将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学习了很多,也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庸和对完美主义的妥协,同时平衡了自己的野心与效率。

https://cdn.jsdelivr.net/gh/mustpic/imghost/img/8_2020.png
2020 时间报告

新的一年,希望能完成更多的目标,分享更多的文章,交更多的朋友。

大家新年快乐,2021 你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董小染』。
/images/qrcode.png